【20、30、50,跨世代流亡藏人對於「家」的期望與碰撞】
「如果現在印度或是哪個國家有可以讓我入籍的機會,我會毫不猶豫地接受。」31歲的扎西凱伊是流亡藏人第三代,出生於印度北部的拉達克,有許多印度朋友,也愛看寶萊塢,生活習慣與印度人差相近,但國際上的身分始終是「無國籍者」,離開印度前往美國讀書時,她拿的不是護照而是無國籍者旅行證,「回國」還得辦簽證。
「我沒有想要在台灣或是印度買房的想法,」西藏流亡政府駐台辦事處的索朗多吉今年54歲了,從中國偷渡到印度後,派駐台灣超過15年,即便已在台娶妻生子,但他始終相信有一天可以回去西藏。
藏人承受一甲子的創傷與壓迫,「流亡藏人」的身分,讓他們在旅行與人生都遇到一些尷尬時刻,有的人選擇移民、有人選擇留下,有人一生為回到西藏的大目標努力、有人則從性別與教育議題推動改變……
《報導者》訪問3位不同世代的藏人,聽見他們對自我身分、藏人社群、民族未來想像的異同,新生代告訴我們,選擇背後都有原因,但那不代表背叛或放棄西藏認同,只是「上一代有他們需要去爭取的事物,我們這一代也有要爭取的權利。」https://bit.ly/36SsDb9
★以獨立報導傳遞尊重多元價值,#贊助報導者:http://bit.ly/2Ef3Xfh
#西藏 #圖博 #tibet #流亡藏人 #印度 #報導者